92
推荐阅读:岂不尔思、魔性美人(良寂系列三)、笼雀(futa)、烧不尽(1v1)、種之書、《玉壶传》(骨科)(兄妹)(np)、我本意其实是爽一晚就走(百合abo)、月亮为证(1v1,校园)、这爱真恶心、只想要你的保护而已、
陆玉晌午短暂回府吃午膳,一进府内,正见到陆启滑着轮椅往正厅走,见到陆玉突然回来,陆启讶道,“怎么今日回来的这般早?”
陆玉道,“出宫巡查,回来吃个午饭。”
两人在食案前坐下,却见飞烟善舟皆不在。
“二嫂呢?”陆玉问。
“她还在睡呢。这几日她格外疲乏,总是嗜睡。”陆启拿起筷箸,“没事,不用管她了,等她醒了再让庖厨做便是。”
这几日春夏交替,免不了春乏。
陆启注意到她的手,“你手怎么了,受伤了?”
“没事,被狗咬了。”
“又被狗咬了?上次咬在嘴上,这次咬在手上……这次咬你的是小狗吧。不是上次那种站起来咬的大狗。”
“……”
“嗯嗯……”陆玉局促应着,胡乱往嘴里塞了几口饭菜。
她饮了一口热汤,发了些微汗,又道,“大嫂是不是走了,上次把信递出去后,这两日回府回得晚没见到她。”
“前几日便出发了,说是会赶在善舟学宫结业前回来。”
陆玉颔首,望了望门口,“善舟怎么还不过来?”
陆启也看了看门外,“估计还在房里,不知道在干什么,让人去喊喊她。”他刚要喊人,陆玉已然起身,“算了,我去喊她吧。”
陆玉放下筷子,起身往善舟房里去。
刚进庭院,垂丝海棠坠拂,徐风吹动间,少女读书声琅琅。
“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陆玉靠近窗牗,透过木窗开的缝隙,好奇张望。柔和光影投在少女半边脸颊上,她手执书卷,认真而宁静。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陆玉耐心等着,静待她记不起下一句踌躇的语调。出乎她的意料,善舟没有再出声了。
她的房间并没有关门。陆玉上前去,敲了敲门板。
善舟回头,“咦,三叔,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陆玉道,“回来吃午饭。不饿吗,怎么没去吃饭。”
善舟后知后觉,“哦哦,该吃饭了……”
她没有立即起身,仍握着手中那卷书,注意力似乎仍然沉浸在书中。
陆玉坐到她身边,“怎么突然这么用功?”
“要结业了嘛,师长要求必须通读功课,春秋左传也是其一,不然不给结业的。”
“不给结业就再上一年呗,本来你也小。”
“我才不要。我想早点进宫修习。”
她仍捧着书,眼睛犹在书简上,若有所思。
陆玉捋了捋她的头发,“在想什么?”
善舟歪了歪脑袋,“姬寤生是故意的。”
姬寤生是郑庄公的本名,陆玉一时未解,只是道,“什么意思?”
“共叔段的死,是姬寤生算计的。”
善舟继续道,“武姜夫人偏心共叔段,姬寤生身为国君明明可以拒绝母亲的无礼要求,却仍然不断满足。共叔段在母亲和长兄的放纵下,野心越来越大,背失民心,起势也正中姬寤生下怀。下场只有死路一条。”
陆玉怔了怔。
她没想到善舟可以看得这么透。
“这是师长教给你的吗?”
“没有啊,他们没讲这些,只讲了一些政治斗争,君君臣臣的东西……”
“不过姬寤生也蛮惨的,母亲不喜欢他,连名字都没有好好起,弟弟又觊觎他的国君之位,家人对他都不好……”
后面善舟的碎碎念陆玉没有听进去 ,她忽然想到什么,在善舟解读的这个故事里略略恍惚。
窗外海棠拂荡,零落下半蔫的残花,被风扫进石板缝的湿泥中。
吃完午膳陆玉匆匆回了宫,她现在身负多职,宫中每日都有处理不完的公务。她一般在建章宫偏殿里工作,方便女帝若是在建章宫内的话,若有事相问,可随时宣她。
前脚刚要跨进偏殿,后脚女帝贴身女官樊长御便来了。
“殿下。”樊长御行礼。
陆玉回礼,“樊长御。”
“陛下正寻你呢,方才午膳欲邀殿下一同进食,但是殿下不在偏殿中。”
陆玉解释,“午间回了趟王府,和家里人一起吃的。陛下有什么吩咐吗?”
“也没什么吩咐,殿下这会若是有空去见见陛下吧,陛下已经食完午膳了。”
“好,劳烦长御带路了。”
建章宫里。
女帝正在漆案前翻阅竹书,累牍在两侧堆砌得很高,有几卷已经倒在漆案下。
见陆玉前来,抬头把竹书往边上推了推,“时明。”
陆玉作揖,“见过陛下。”
女帝抬了抬臂膀,“正好你来了,这几日简牍看的我眼睛发花。”
“陪我出门走走吧。”她站起身来,案上的竹简碰到几卷,翻展着抖开,落到地板上。
“喏。”
陆玉低首,站在一旁,等待女帝换衣,常侍们在收拾女帝碰倒的案卷,有奏本有寻常书籍,陆玉瞥了一眼地上还未收起来的展开不到一半的竹简。
“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将欲灭之,必先学之。”
是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旁边有一行细小字迹,大概是女帝阅后的批注。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常侍将竹简卷好收整,漆黑字迹融入旧黄的竹简排中。
君臣二人步入流鲤园。
流鲤园一如既往。
而此刻的君臣已不同于往。
女帝仍是一身锦纹金绣轻袍深衣,绣纹在光下华彩灿金。比之曾经,女帝更多了几分松弛与胸有成竹。
“善舟最近如何?”
“承蒙陛下看重关怀,正在准备结业考试,很是刻苦。”
女帝颔首微笑,“朕打算创办女学,鼓励更多女子进入学宫修习。”
“善舟之前,我还未曾想过这件事,和善舟聊了几次,才惊觉原来学宫中女学子这般少。”
陆玉点头,“正是,即便是高门名女,也少有入学宫进习的,更遑论民间普通女子。”
“这事朕昨日和沉宗正提了一下,他是支持的态度。若是朝中老臣听闻,怕是听了后,又要多说些朕不爱听的。”
听到熟悉名字,陆玉微垂的眼睫一颤,只是道,“朝中老臣古板居多,接受新事物总是慢些。此事可缓缓图之。”
丹水荡过河岸,清流水声徐徐,伴鸟雀细微啾鸣,夏花浮弥淡香,缭绕庭园。
“你觉得,沉宗正这个人怎么样?”
陆玉沉息,眼珠微动,“臣与沉宗正相交不深,目前并未一起共事过。”
女帝道,“此人办事利落,没有陈旧官僚恶习,倒是可用之人。”
“朕将女学之事交给他了,看他如何顶着朝中压力顺利办下去。”
陆玉斟酌语句,“新任宗正上位也不过半年,职责内之事也足够沉宗正操劳。恕臣多言,只怕沉宗正担不下此等重任,到时两头不讨好,皆不能成。”
女帝思索,“如卿所言,不无可能。只是此事无甚紧急,由他去办便是,不成,便换人。”
陆玉眼珠漆黑,沉默着,没再多言。
女帝显然对沉施宁有欣赏之意,她再出言拦阻怕是会惹女帝不快。
小道两旁繁华正盛,蔷薇无香,嫩黄骨朵鲜艳,肆意舒展枝丫,遮蔽细碎日光。
女帝抬手抚了抚花瓣,摘了一朵,别在陆玉耳边。陆玉轻言道谢。
“近来辛苦你了。瘦削不少。”
陆玉躬身谦言,“臣分内之职。”
“你一人身负多职不是长久之计,丞相人选朕还在观望中,时明有推荐的人选吗?”
陆玉道,“丞相百官之长,关乎国家社稷,自然由陛下决策最为稳妥。”
女帝笑笑,搭住她的手,“今晚留下来陪我进食晚膳。”
“喏。”
……
晚膳后。回王府的马车上。
陆玉倚靠在金绣软枕上,压着眉头,任由车厢晃动颠荡身体。
微暗的灯光下,有什么颠到了地板上。陆玉定睛。是白日里女帝别在她耳边的那朵蔷薇。
晚上用膳时,她别在了腰间。
不到一日功夫,蔷薇花瓣已经萎缩,失了白日的明艳。
陆玉将枯萎的蔷薇攥在了手心里,松开手,揉烂的花在手心中滋出黏腻汁液。
看不出形状的残瓣再一次落在地板上,颠荡着不知滚到车厢哪个角落。
————
丞相府之事仍在轰轰烈烈进行中,而这次调查的范围扩大,牵连的人事一件接一件。
长安中苏氏的产业一间间查证过去,赀财亿计,关了几乎一半,统统充盈上交国库,一时间,不少涉事的苏氏之人收押关进廷尉府待审。
而其中牵连的账目连接其他郡县,廷尉府连夜请女帝诏令,发动长安以外的郡县力量调查。
苏氏如风雨中摇摇欲坠的落叶。
而局面已经如此,苏云淮本人仍然未查出大过。
不足一月时间,丞相府已寥落。
女帝派樊长御持节前往丞相府时,丞相府开门的是一个佝偻的老者。
原本青壮的仆从们早已散去。
庭院中已长出细小杂草,无人打理。
苏云淮见樊长御手持的符节,带领府中仅剩的人跪拜伏地,“恭见圣上。”
他抬首,原本清俊的面容已有憔悴之相,“请问长御,陛下肯见我了吗?”
他这几日一直托人往宫中递信,可迟迟没有任何回复。
樊长御与苏云淮也算相熟,之前他在朝为官时也经常碰面。她摇头。
苏云淮有些急切,“长御可否行个方便,可否在陛下面前传几句话,苏云淮万死不足抵消罪过,一切都是苏某之过。还请陛下开恩,轻判我的家人,苏某感激不尽……”
他的哀求字字恳切,曾经的百官之长何等光鲜,连女帝都要尊称相父,如今连托个人传话都难。
樊长御亦深知在这种节骨眼上还是少涉身为妙,只是道,“我今日前来,是为传达陛下口谕。”
她举起符节,“应陛下御令,夺丞相苏云淮紫绶金印。待审。”
陆玉道,“出宫巡查,回来吃个午饭。”
两人在食案前坐下,却见飞烟善舟皆不在。
“二嫂呢?”陆玉问。
“她还在睡呢。这几日她格外疲乏,总是嗜睡。”陆启拿起筷箸,“没事,不用管她了,等她醒了再让庖厨做便是。”
这几日春夏交替,免不了春乏。
陆启注意到她的手,“你手怎么了,受伤了?”
“没事,被狗咬了。”
“又被狗咬了?上次咬在嘴上,这次咬在手上……这次咬你的是小狗吧。不是上次那种站起来咬的大狗。”
“……”
“嗯嗯……”陆玉局促应着,胡乱往嘴里塞了几口饭菜。
她饮了一口热汤,发了些微汗,又道,“大嫂是不是走了,上次把信递出去后,这两日回府回得晚没见到她。”
“前几日便出发了,说是会赶在善舟学宫结业前回来。”
陆玉颔首,望了望门口,“善舟怎么还不过来?”
陆启也看了看门外,“估计还在房里,不知道在干什么,让人去喊喊她。”他刚要喊人,陆玉已然起身,“算了,我去喊她吧。”
陆玉放下筷子,起身往善舟房里去。
刚进庭院,垂丝海棠坠拂,徐风吹动间,少女读书声琅琅。
“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陆玉靠近窗牗,透过木窗开的缝隙,好奇张望。柔和光影投在少女半边脸颊上,她手执书卷,认真而宁静。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陆玉耐心等着,静待她记不起下一句踌躇的语调。出乎她的意料,善舟没有再出声了。
她的房间并没有关门。陆玉上前去,敲了敲门板。
善舟回头,“咦,三叔,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陆玉道,“回来吃午饭。不饿吗,怎么没去吃饭。”
善舟后知后觉,“哦哦,该吃饭了……”
她没有立即起身,仍握着手中那卷书,注意力似乎仍然沉浸在书中。
陆玉坐到她身边,“怎么突然这么用功?”
“要结业了嘛,师长要求必须通读功课,春秋左传也是其一,不然不给结业的。”
“不给结业就再上一年呗,本来你也小。”
“我才不要。我想早点进宫修习。”
她仍捧着书,眼睛犹在书简上,若有所思。
陆玉捋了捋她的头发,“在想什么?”
善舟歪了歪脑袋,“姬寤生是故意的。”
姬寤生是郑庄公的本名,陆玉一时未解,只是道,“什么意思?”
“共叔段的死,是姬寤生算计的。”
善舟继续道,“武姜夫人偏心共叔段,姬寤生身为国君明明可以拒绝母亲的无礼要求,却仍然不断满足。共叔段在母亲和长兄的放纵下,野心越来越大,背失民心,起势也正中姬寤生下怀。下场只有死路一条。”
陆玉怔了怔。
她没想到善舟可以看得这么透。
“这是师长教给你的吗?”
“没有啊,他们没讲这些,只讲了一些政治斗争,君君臣臣的东西……”
“不过姬寤生也蛮惨的,母亲不喜欢他,连名字都没有好好起,弟弟又觊觎他的国君之位,家人对他都不好……”
后面善舟的碎碎念陆玉没有听进去 ,她忽然想到什么,在善舟解读的这个故事里略略恍惚。
窗外海棠拂荡,零落下半蔫的残花,被风扫进石板缝的湿泥中。
吃完午膳陆玉匆匆回了宫,她现在身负多职,宫中每日都有处理不完的公务。她一般在建章宫偏殿里工作,方便女帝若是在建章宫内的话,若有事相问,可随时宣她。
前脚刚要跨进偏殿,后脚女帝贴身女官樊长御便来了。
“殿下。”樊长御行礼。
陆玉回礼,“樊长御。”
“陛下正寻你呢,方才午膳欲邀殿下一同进食,但是殿下不在偏殿中。”
陆玉解释,“午间回了趟王府,和家里人一起吃的。陛下有什么吩咐吗?”
“也没什么吩咐,殿下这会若是有空去见见陛下吧,陛下已经食完午膳了。”
“好,劳烦长御带路了。”
建章宫里。
女帝正在漆案前翻阅竹书,累牍在两侧堆砌得很高,有几卷已经倒在漆案下。
见陆玉前来,抬头把竹书往边上推了推,“时明。”
陆玉作揖,“见过陛下。”
女帝抬了抬臂膀,“正好你来了,这几日简牍看的我眼睛发花。”
“陪我出门走走吧。”她站起身来,案上的竹简碰到几卷,翻展着抖开,落到地板上。
“喏。”
陆玉低首,站在一旁,等待女帝换衣,常侍们在收拾女帝碰倒的案卷,有奏本有寻常书籍,陆玉瞥了一眼地上还未收起来的展开不到一半的竹简。
“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将欲灭之,必先学之。”
是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旁边有一行细小字迹,大概是女帝阅后的批注。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常侍将竹简卷好收整,漆黑字迹融入旧黄的竹简排中。
君臣二人步入流鲤园。
流鲤园一如既往。
而此刻的君臣已不同于往。
女帝仍是一身锦纹金绣轻袍深衣,绣纹在光下华彩灿金。比之曾经,女帝更多了几分松弛与胸有成竹。
“善舟最近如何?”
“承蒙陛下看重关怀,正在准备结业考试,很是刻苦。”
女帝颔首微笑,“朕打算创办女学,鼓励更多女子进入学宫修习。”
“善舟之前,我还未曾想过这件事,和善舟聊了几次,才惊觉原来学宫中女学子这般少。”
陆玉点头,“正是,即便是高门名女,也少有入学宫进习的,更遑论民间普通女子。”
“这事朕昨日和沉宗正提了一下,他是支持的态度。若是朝中老臣听闻,怕是听了后,又要多说些朕不爱听的。”
听到熟悉名字,陆玉微垂的眼睫一颤,只是道,“朝中老臣古板居多,接受新事物总是慢些。此事可缓缓图之。”
丹水荡过河岸,清流水声徐徐,伴鸟雀细微啾鸣,夏花浮弥淡香,缭绕庭园。
“你觉得,沉宗正这个人怎么样?”
陆玉沉息,眼珠微动,“臣与沉宗正相交不深,目前并未一起共事过。”
女帝道,“此人办事利落,没有陈旧官僚恶习,倒是可用之人。”
“朕将女学之事交给他了,看他如何顶着朝中压力顺利办下去。”
陆玉斟酌语句,“新任宗正上位也不过半年,职责内之事也足够沉宗正操劳。恕臣多言,只怕沉宗正担不下此等重任,到时两头不讨好,皆不能成。”
女帝思索,“如卿所言,不无可能。只是此事无甚紧急,由他去办便是,不成,便换人。”
陆玉眼珠漆黑,沉默着,没再多言。
女帝显然对沉施宁有欣赏之意,她再出言拦阻怕是会惹女帝不快。
小道两旁繁华正盛,蔷薇无香,嫩黄骨朵鲜艳,肆意舒展枝丫,遮蔽细碎日光。
女帝抬手抚了抚花瓣,摘了一朵,别在陆玉耳边。陆玉轻言道谢。
“近来辛苦你了。瘦削不少。”
陆玉躬身谦言,“臣分内之职。”
“你一人身负多职不是长久之计,丞相人选朕还在观望中,时明有推荐的人选吗?”
陆玉道,“丞相百官之长,关乎国家社稷,自然由陛下决策最为稳妥。”
女帝笑笑,搭住她的手,“今晚留下来陪我进食晚膳。”
“喏。”
……
晚膳后。回王府的马车上。
陆玉倚靠在金绣软枕上,压着眉头,任由车厢晃动颠荡身体。
微暗的灯光下,有什么颠到了地板上。陆玉定睛。是白日里女帝别在她耳边的那朵蔷薇。
晚上用膳时,她别在了腰间。
不到一日功夫,蔷薇花瓣已经萎缩,失了白日的明艳。
陆玉将枯萎的蔷薇攥在了手心里,松开手,揉烂的花在手心中滋出黏腻汁液。
看不出形状的残瓣再一次落在地板上,颠荡着不知滚到车厢哪个角落。
————
丞相府之事仍在轰轰烈烈进行中,而这次调查的范围扩大,牵连的人事一件接一件。
长安中苏氏的产业一间间查证过去,赀财亿计,关了几乎一半,统统充盈上交国库,一时间,不少涉事的苏氏之人收押关进廷尉府待审。
而其中牵连的账目连接其他郡县,廷尉府连夜请女帝诏令,发动长安以外的郡县力量调查。
苏氏如风雨中摇摇欲坠的落叶。
而局面已经如此,苏云淮本人仍然未查出大过。
不足一月时间,丞相府已寥落。
女帝派樊长御持节前往丞相府时,丞相府开门的是一个佝偻的老者。
原本青壮的仆从们早已散去。
庭院中已长出细小杂草,无人打理。
苏云淮见樊长御手持的符节,带领府中仅剩的人跪拜伏地,“恭见圣上。”
他抬首,原本清俊的面容已有憔悴之相,“请问长御,陛下肯见我了吗?”
他这几日一直托人往宫中递信,可迟迟没有任何回复。
樊长御与苏云淮也算相熟,之前他在朝为官时也经常碰面。她摇头。
苏云淮有些急切,“长御可否行个方便,可否在陛下面前传几句话,苏云淮万死不足抵消罪过,一切都是苏某之过。还请陛下开恩,轻判我的家人,苏某感激不尽……”
他的哀求字字恳切,曾经的百官之长何等光鲜,连女帝都要尊称相父,如今连托个人传话都难。
樊长御亦深知在这种节骨眼上还是少涉身为妙,只是道,“我今日前来,是为传达陛下口谕。”
她举起符节,“应陛下御令,夺丞相苏云淮紫绶金印。待审。”
本文网址:https://www.seyuwen.com/book/4170/2336015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eyuw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