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与神明[破鏡重圓] 第32节
推荐阅读:在武侠世界开网吧[综武侠]、直男龙傲天招惹阴湿师弟后、以貌娶人后小侯爷后悔莫及、[三国同人] 金手指是看广告、[综武侠] 综穿带着王者系统当bKing、[排球少年同人] 研磨的好感好难刷、[七五同人] 鼠猫白老爷重生记、[综漫] 岩王帝君满世界捡钱包、飞升失败后,直播算命客户抑郁了、[综漫] 某咒术高专的最优解、
她沉默了好一会儿,仿佛要把那句话咀嚼出一层骨髓深处的味道。
“你是说……人不是因为身份强大,而是因为强大才配得上那个身份?”她低声问。
程明笃没正面回答,只是抬手推开铁门走了出去。
他们重见天光,外界的光照在他身上,他看起来和平日里没什么两样。
好像,刚才那个在黑暗里,背靠着斑驳的墙面的,和她有过对话的人,从未存在过。
叶语莺觉得他性格成谜,心里忽然生出一点不真实的错觉。
她突然意识到,她之前对程明笃的了解,其实非常浅薄。
她一直以为程明笃是从没沾染过一点尘埃的月亮,但也许,他只不过是曾经被灰烬淹没,却自己挣脱出来,擦干净了,才走上光明之路。
*
两天后,程明笃登上前往美东的航班,程家上下一切如常,井然有序。
叶语莺再也不可能在午夜看到那些饭团,和那个喝水的身影。
他离开得太自然和了无痕迹,仿佛从来就只是过客。
但是在隔了几天后,她门口放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几双崭新的鞋子,都是适合日常穿着和长跑的型号。
包裹里还夹着一张字条,纸张干净整洁,字迹凌厉有力:
——叶语莺,反抗不了的时候,记得跑快点。
她捧着那张纸,盯了很久很久,眼里慢慢腾起了雾。
-----------------------
作者有话说:50个红包[三花猫头]
第26章
程明笃离开后,仿佛带走了蓉城年末最后的温度,气温急转直下。
叶语莺半夜出门去厨房的时候总需要把羽绒服裹上,有时候猛然发现院落的石板路上结了霜,丝状放射的冰晶,排布随机,如同从缝隙里生长出来的。
她开始自己做饭团,按照程明笃临走前留给她的方子。
配方很简单,米饭捏成团,里头包点碎肉松、蛋皮或者咸菜,捏成三角状,外面用一片海苔随意包裹上。
里面的搭配可以根据现有材料随意组合,几乎可以做到短时间不重样
为了保证入口时海苔的清脆,一般还需要用被塑料包装包裹海苔进行制作,吃的时候再撕开包装,脆海苔才会保持在最适口的状态。
她甚至仔细去回忆程明笃曾经拿在手里的那种形状,努力仿制得大小、重量都差不多。
可无论她怎么做,怎么试,都总觉得,味道差了一点,或者米饭的粘性也有很大的区别。
她只能复刻出饭团的身体,无法为其注入灵魂。
她坐在厨房昏暗的灯光下,背脊微微发僵,桌上是一排整整齐齐的小饭团。
外头寒风拍打着窗户,屋内很安静,只听见微弱的风声、呼吸声,还有钟表一格一格移动的滴答声。
她拿起一个饭团,咬了一口,温热的米粒在舌尖绽开,胃被填补了,心里却缺了一块。
——她想到了小时候家中偶尔过年的时候会来一些家庭成员,有些年纪相仿的小孩会一起待上半个月左右的日子,等正月十五一过,无论大人小孩都各奔东西了。
她长期和外婆一起居住,属于“原住民”,新年一过,她每日起床就只能看见外婆一个人。
当时她看着厨房里热气腾腾的包子出锅,耳边却再无那些热闹。
叶语莺又咬了一口饭团,总觉得程明笃是很难用来跟她幼年的玩伴相比的,他们压根算不上玩伴,就连交流都很少。
但是总归她没有对这份心情有更合理的解释。
叶语莺抬头看向窗外,夜色压得很低,树干光秃秃地在月下湿润反光。
她低头又咬了一口,米粒带着一点冷意,像冰进了喉咙。
那一刻,她竟觉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孤独,也更加寡淡。
像是被世界悄悄遗落在了某个角落,连声音也被蒸发了。
但是此刻的她,误以为这就是人生极致的孤独,却没想到,很多年后,她一个人在德国求学的日子里,深夜从实验室回到公寓中,从冰箱里拿出头一天晚上准备的饭团,一个人坐在狭窄桌子前,麻木地咬着。
那一刻,她热泪涌出,用袖口不断擦拭,抓住咬了一口的饭团孤独到泣不成声。
十三岁的叶语莺还是一口一口吃完了手里的饭团。
不管如何,她咬着牙,默默吃完了每一粒米饭。
她想咬牙撑过的每一个深夜,每一个无人问津的时刻,认真地在迷茫中挣扎地活着。
那时候,她不知晓,叶语莺何时才能从破碎的深夜中被拽出来。
*
学校里,叶语莺和九姐的矛盾就这么不了了之了,没有人在放学路上出其不意出现,将她欺负一通后走掉。
葛洁和叶语莺之间形成了一种隐形的对立,经过上次的校门口对峙后,葛洁在班里的“统治地位”出现了松动。
原因很简单,她们早已在学校里形成了不成文的等级。
谁家里有背景,谁成绩好,谁能说得动人气,谁能在老师面前周旋自如,这些,全都决定了谁高一头,谁低一头。
叶语莺作为一个乡下来的转校生,显然是什么都没有。
一开始,葛洁对她的态度只是居高临下的怜悯与轻蔑。
直到那天。
叶语莺剪掉长发,在众目睽睽之下直直地穿过教室,不带一丝怯意。
叶语莺在校外把九姐打到认怂,还能全模全样返校上学。
叶语莺被围追堵截的时候,程明笃出现了……
一切就这样悄无声息被人解决,没人再敢提这件事,好像从未发生过一样。
班里那些本来唯葛洁马首是瞻的人,开始悄悄往叶语莺那边投去复杂的目光。
有人觉得叶语莺不好惹了,有人觉得叶语莺背后有靠山,还有人——甚至觉得叶语莺比葛洁“更酷”。
哪怕别人嘴上没说,哪怕葛洁表面上还是众人环绕,实则平静的现状下早已暗流涌动。
叶语莺偶尔会在侧目的时候,余光瞥见葛洁小心的、阴沉的目光。
就在众人羡慕她有个“哥哥”撑腰的时候,班里的谣言不胫而走,说叶语莺的母亲是陪护上位,在程先生生病期间悉心照料,加上使了些勾栏手段成功上位。
起初,叶语莺并不在意。
她已经习惯了流言蜚语。
小时候在老家的小学,别人也背后说过她,“抢劫犯的孩子”、“拖累外婆的累赘”,她只当耳边风。
但是慢慢地,她开始感觉到异样。
比如,老师在点名批评纪律的时候,总是格外点她的名字;
比如,班里女生借着打闹的名义,恶意撞了她一下,然后一副无辜的模样说“对不起啊,我不是故意的”;
再比如,平时关系不错的同桌,听到旁边人窃窃私语后,不动声色地把椅子挪开了几厘米。
最刺痛她的,是洗手间里无意听到的一段对话——
“认识程明笃有什么好羡慕的,你以为程家真把她当个宝?当个宝会至于沦落到读这个破学校?”
“那种人,成绩又差,还读什么书啊,直接找个金主就好了呗。”
“哈哈,和她妈
一脉相承,指不定以后也去勾搭哪个男人呢,这种事情啊……都是有根的。”
声音不大,却清晰地钻进耳膜。
那一瞬间,叶语莺的骨头缝都在被寒风撬动。
她僵在洗手间隔间里,动也不敢动,直到脚步声远去,她才木然地走出去,脸上没有一丝表情。
流言的力量,就是这样可怕。
它像一只无形的手,悄悄把她往更孤立的位置推,把她身上的每一丝挣扎、努力、纯粹,都涂抹上了污点。
从那以后,她变得更加沉默寡言。
最难受的是,她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
因为在别人眼里,辩解本身,就是一种心虚的证据。
她曾无数次想过给程明笃发邮件,但是总不知道说些什么。
最难解决的烦恼是最不具象化的,连描述都苦难,更何况是解决了。
尽管她没有收到真正的身体暴力,但是班级里的隐形暴力却远比疼痛更可怕。
她没有一个朋友,她孤立无援。
她终于意识到,在这个地方,沉默并不会给她留一条生路。
弱小、孤立、沉默,只会让人们更加理直气壮地,把一切恶意倾泻在她头上。
——所以,叶语莺开始改变了。
她剪得更短的头发,不再遮掩脸颊,而是利落地露出冷白的脖颈。
校服外套不再扣好,而是随意披在肩上,拉链半开,露出里面简单粗糙的白色t恤。
她不再在上课铃响前规规矩矩坐好,而是慢半拍走进教室,拖着椅子发出刺耳的声响。
她拿起笔时,手指关节微微突出,像是压抑了许多情绪在骨骼缝隙间,随时可能炸裂。
甚至连走路的姿势都变了。
叶语莺收起了所有容易暴露软弱的习惯——
低头、躲避目光、过分有礼貌地道歉,这些统统丢弃。
“你是说……人不是因为身份强大,而是因为强大才配得上那个身份?”她低声问。
程明笃没正面回答,只是抬手推开铁门走了出去。
他们重见天光,外界的光照在他身上,他看起来和平日里没什么两样。
好像,刚才那个在黑暗里,背靠着斑驳的墙面的,和她有过对话的人,从未存在过。
叶语莺觉得他性格成谜,心里忽然生出一点不真实的错觉。
她突然意识到,她之前对程明笃的了解,其实非常浅薄。
她一直以为程明笃是从没沾染过一点尘埃的月亮,但也许,他只不过是曾经被灰烬淹没,却自己挣脱出来,擦干净了,才走上光明之路。
*
两天后,程明笃登上前往美东的航班,程家上下一切如常,井然有序。
叶语莺再也不可能在午夜看到那些饭团,和那个喝水的身影。
他离开得太自然和了无痕迹,仿佛从来就只是过客。
但是在隔了几天后,她门口放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几双崭新的鞋子,都是适合日常穿着和长跑的型号。
包裹里还夹着一张字条,纸张干净整洁,字迹凌厉有力:
——叶语莺,反抗不了的时候,记得跑快点。
她捧着那张纸,盯了很久很久,眼里慢慢腾起了雾。
-----------------------
作者有话说:50个红包[三花猫头]
第26章
程明笃离开后,仿佛带走了蓉城年末最后的温度,气温急转直下。
叶语莺半夜出门去厨房的时候总需要把羽绒服裹上,有时候猛然发现院落的石板路上结了霜,丝状放射的冰晶,排布随机,如同从缝隙里生长出来的。
她开始自己做饭团,按照程明笃临走前留给她的方子。
配方很简单,米饭捏成团,里头包点碎肉松、蛋皮或者咸菜,捏成三角状,外面用一片海苔随意包裹上。
里面的搭配可以根据现有材料随意组合,几乎可以做到短时间不重样
为了保证入口时海苔的清脆,一般还需要用被塑料包装包裹海苔进行制作,吃的时候再撕开包装,脆海苔才会保持在最适口的状态。
她甚至仔细去回忆程明笃曾经拿在手里的那种形状,努力仿制得大小、重量都差不多。
可无论她怎么做,怎么试,都总觉得,味道差了一点,或者米饭的粘性也有很大的区别。
她只能复刻出饭团的身体,无法为其注入灵魂。
她坐在厨房昏暗的灯光下,背脊微微发僵,桌上是一排整整齐齐的小饭团。
外头寒风拍打着窗户,屋内很安静,只听见微弱的风声、呼吸声,还有钟表一格一格移动的滴答声。
她拿起一个饭团,咬了一口,温热的米粒在舌尖绽开,胃被填补了,心里却缺了一块。
——她想到了小时候家中偶尔过年的时候会来一些家庭成员,有些年纪相仿的小孩会一起待上半个月左右的日子,等正月十五一过,无论大人小孩都各奔东西了。
她长期和外婆一起居住,属于“原住民”,新年一过,她每日起床就只能看见外婆一个人。
当时她看着厨房里热气腾腾的包子出锅,耳边却再无那些热闹。
叶语莺又咬了一口饭团,总觉得程明笃是很难用来跟她幼年的玩伴相比的,他们压根算不上玩伴,就连交流都很少。
但是总归她没有对这份心情有更合理的解释。
叶语莺抬头看向窗外,夜色压得很低,树干光秃秃地在月下湿润反光。
她低头又咬了一口,米粒带着一点冷意,像冰进了喉咙。
那一刻,她竟觉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孤独,也更加寡淡。
像是被世界悄悄遗落在了某个角落,连声音也被蒸发了。
但是此刻的她,误以为这就是人生极致的孤独,却没想到,很多年后,她一个人在德国求学的日子里,深夜从实验室回到公寓中,从冰箱里拿出头一天晚上准备的饭团,一个人坐在狭窄桌子前,麻木地咬着。
那一刻,她热泪涌出,用袖口不断擦拭,抓住咬了一口的饭团孤独到泣不成声。
十三岁的叶语莺还是一口一口吃完了手里的饭团。
不管如何,她咬着牙,默默吃完了每一粒米饭。
她想咬牙撑过的每一个深夜,每一个无人问津的时刻,认真地在迷茫中挣扎地活着。
那时候,她不知晓,叶语莺何时才能从破碎的深夜中被拽出来。
*
学校里,叶语莺和九姐的矛盾就这么不了了之了,没有人在放学路上出其不意出现,将她欺负一通后走掉。
葛洁和叶语莺之间形成了一种隐形的对立,经过上次的校门口对峙后,葛洁在班里的“统治地位”出现了松动。
原因很简单,她们早已在学校里形成了不成文的等级。
谁家里有背景,谁成绩好,谁能说得动人气,谁能在老师面前周旋自如,这些,全都决定了谁高一头,谁低一头。
叶语莺作为一个乡下来的转校生,显然是什么都没有。
一开始,葛洁对她的态度只是居高临下的怜悯与轻蔑。
直到那天。
叶语莺剪掉长发,在众目睽睽之下直直地穿过教室,不带一丝怯意。
叶语莺在校外把九姐打到认怂,还能全模全样返校上学。
叶语莺被围追堵截的时候,程明笃出现了……
一切就这样悄无声息被人解决,没人再敢提这件事,好像从未发生过一样。
班里那些本来唯葛洁马首是瞻的人,开始悄悄往叶语莺那边投去复杂的目光。
有人觉得叶语莺不好惹了,有人觉得叶语莺背后有靠山,还有人——甚至觉得叶语莺比葛洁“更酷”。
哪怕别人嘴上没说,哪怕葛洁表面上还是众人环绕,实则平静的现状下早已暗流涌动。
叶语莺偶尔会在侧目的时候,余光瞥见葛洁小心的、阴沉的目光。
就在众人羡慕她有个“哥哥”撑腰的时候,班里的谣言不胫而走,说叶语莺的母亲是陪护上位,在程先生生病期间悉心照料,加上使了些勾栏手段成功上位。
起初,叶语莺并不在意。
她已经习惯了流言蜚语。
小时候在老家的小学,别人也背后说过她,“抢劫犯的孩子”、“拖累外婆的累赘”,她只当耳边风。
但是慢慢地,她开始感觉到异样。
比如,老师在点名批评纪律的时候,总是格外点她的名字;
比如,班里女生借着打闹的名义,恶意撞了她一下,然后一副无辜的模样说“对不起啊,我不是故意的”;
再比如,平时关系不错的同桌,听到旁边人窃窃私语后,不动声色地把椅子挪开了几厘米。
最刺痛她的,是洗手间里无意听到的一段对话——
“认识程明笃有什么好羡慕的,你以为程家真把她当个宝?当个宝会至于沦落到读这个破学校?”
“那种人,成绩又差,还读什么书啊,直接找个金主就好了呗。”
“哈哈,和她妈
一脉相承,指不定以后也去勾搭哪个男人呢,这种事情啊……都是有根的。”
声音不大,却清晰地钻进耳膜。
那一瞬间,叶语莺的骨头缝都在被寒风撬动。
她僵在洗手间隔间里,动也不敢动,直到脚步声远去,她才木然地走出去,脸上没有一丝表情。
流言的力量,就是这样可怕。
它像一只无形的手,悄悄把她往更孤立的位置推,把她身上的每一丝挣扎、努力、纯粹,都涂抹上了污点。
从那以后,她变得更加沉默寡言。
最难受的是,她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
因为在别人眼里,辩解本身,就是一种心虚的证据。
她曾无数次想过给程明笃发邮件,但是总不知道说些什么。
最难解决的烦恼是最不具象化的,连描述都苦难,更何况是解决了。
尽管她没有收到真正的身体暴力,但是班级里的隐形暴力却远比疼痛更可怕。
她没有一个朋友,她孤立无援。
她终于意识到,在这个地方,沉默并不会给她留一条生路。
弱小、孤立、沉默,只会让人们更加理直气壮地,把一切恶意倾泻在她头上。
——所以,叶语莺开始改变了。
她剪得更短的头发,不再遮掩脸颊,而是利落地露出冷白的脖颈。
校服外套不再扣好,而是随意披在肩上,拉链半开,露出里面简单粗糙的白色t恤。
她不再在上课铃响前规规矩矩坐好,而是慢半拍走进教室,拖着椅子发出刺耳的声响。
她拿起笔时,手指关节微微突出,像是压抑了许多情绪在骨骼缝隙间,随时可能炸裂。
甚至连走路的姿势都变了。
叶语莺收起了所有容易暴露软弱的习惯——
低头、躲避目光、过分有礼貌地道歉,这些统统丢弃。
本文网址:https://www.seyuwen.com/book/98935/2617225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eyuw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