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第712节
推荐阅读:冬令时悖论、为何会两败俱伤、大佬他太冷漠了[异世]、我崽是末世最后的A、我在星际开农家乐、打电竞上清华、全宇宙的猫猫都喜欢我[星际]、她的Omega太甜了、穿成星际美食文炮灰、假心话、
因为这宅子规模太大了,所以一部分改建成了学校,一部份成为了政府办公用房,还有一部分就建了这个陕省第一家中医院。
目前中医院有职工60人,当初我们建院的时候,可是召集了全省名中医,所以从技术力量上讲,比不过首都中医院,但也绝对是第二梯队的佼佼者了。”
首都中医院原来有职工两百多人,后来开办了昌平分院,林三七将留洋医生都召回来后,一定扩张到了四百多人。
但这种扩张是不可复制的,在全国都在清退城市人口,各大单位要清退三分之一的职工前提下,绝对是逆势而行了。
林三七看到中医院就挺亲切,于是笑着一挥手:
“走,进去参观参观,我有位大师兄就在这里工作,刚好去拜访一下。”
于铭不知道林三七的底细,于是好奇问道:
“林部长似乎是学西医的呀,发明了抗结核药物,怎么会有学中医的师兄?”
第848章 师兄父亲是军阀
面对外人的质疑,林三七自豪说道:
“于主任可能不清楚,我几年前一口气拜了十二位中医泰斗当师父。
所以我在中医界的非份可是很高的,现在中医院业务骨干,几乎都是我师兄辈,甚至是我晚辈。
我来陕省中医院是找卫苑博卫师兄,他在解放前曾拜师北平四大名医之一的萧龙友萧大师。
而萧大师可是我磕过头敬过茶的正宗师父,所以卫苑博可是我正宗的大师兄。”
“卫苑博?”
于主任仿佛想起了什么,表情非常浮夸道:
“卫大夫我知道,他可是我们西安名医,医术高明,深受咱们陕省人民的信任,果然是名师出高徒啊,呵呵。”
林三七心里算了一下,萧师父今年已经85岁了,带出来的大徒弟今年应该是50岁左右,正是当打之年。
如果说西医外科医生的巅峰大约是在40岁左右的话,那么中医师的巅峰大约是50~60岁之间。
再小一点,经验不足;
再老一些,精力不够。
外科医生是脑力兼体力劳动,所以年龄偏大的外科医生,经验丰富,但眼开始花了,手开始抖了,手术开始吃不消了。
同样的,中医知识更丰富,光是常用药物就是几千种,另外一名中医师起码要背几百个方子,非常消耗脑力。
年龄大了体力就越来越跟不上,老神仙当然有,但老神仙看病不得不限号。
就像林三七现在剩下的11位师父,几乎就是养老状态,林三七只有偶尔搞不定才让他们帮忙出山。
所以卫苑博能成为西安名医,林三七一点也不希奇,同时还与有荣焉。
“那是,我这师兄可是从小当的儿徒,把我师父的本领学了九成九,不像我这种半吊子,成为师门之耻了,哈哈。”
两人说说笑笑走进了中医院。
果然,什么年代都不缺马屁精,于主任陪着林三七还想找个工作人员问问,那边就冲出来几个白衬衫。
“啊呀,于主任,您怎么来了?”
于铭虽然在林三七面前不算啥,但他堂堂省厅办公室主任,天子近臣,对于各大医院来说,绝对是直属上级兼大领导了。
于铭在下属面前挺了挺腰板,这才介绍道:
“老何,你今天可不要拜错码头。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军伟卫生部林三七部长,今天我是带着林部长来参观的。本来盛厅长也亲自陪同,不过他临时有事没过来。”
然后一瞬间,于主任面对林三七背又微微有点弯了,笑着介绍道:
“林部长,这位是中医院的院长何乐咏何院长。”
林三七不是个摆架子的人,再加上对方还是自己师兄的直属领导,当然也要客气一些。
“何院长,你好,打扰了。”
何乐咏赶紧紧紧握住林三七的手:
“原来是林部长,林部长我知道,是我国攻克肺结核的第一人,今天见到本尊,欢迎欢迎,呵呵。”
几人说了一番没营养的客套话,林三七才开口道:
“何院长,我这次过来呢就是想来看看我师兄卫苑博,不知道他在哪个诊室坐诊?”
出乎预料,何院长一听这话,突然变得有些扭捏起来,还时不时看向了于主任几眼。
于主任有些奇怪问道:
“怎么了?林部长找师兄,那你们把卫大夫叫过来,或者把林部长引过去就是了呀,看我干嘛?”
林三七突然心里有了不好的预感,知道事情估计要糟。
果然,何院长吱吱唔唔艰难开口道:
“这个这个,林部长,主要是卫大夫,嗯,犯了一些错误。现在被安排去了蓝田农场工作了。这个我们去年就把名单报到了厅里,厅里应该有知道的。”
“你,特么……”
于主任心虚了,他一个办公室主任又不分管具体业务的,他怎么知道报上来什么名单,都有谁?
他只知道现在林部长的师兄被整到农村去了,而林部长还准备给陕省创造一千万美元的大订单。
想到这里,于主任知道必须要给林三七一个态度,于是一拍大腿,假装气愤道:
“啊呀,这不是瞎胡闹嘛,卫大夫可是西安名医,师出名门,这样的顶尖人才你们怎么能安排去农场工作?你们这不是扯蛋嘛!犯点错误怎么了?错了改了就行了嘛。”
何院长也是一头冷汗,连连称是:
“对对对,是我们工作出了问题,我向林部长,向于主任检讨。”
林三七叹了一口气,心里多少也能理解。
就连师父萧龙友都靠边站了,在医院里当保洁工,这徒弟怎么可能还太太平平?没去塔里木挖沙子就是烧高香了。
林三七不想为难人,准备问问清楚:
“何院长,我卫苑博师兄犯了什么错误?是出了医疗事故呢?还是医术水平不够?或者说讲了什么反动的言论?你看还有没有改正的机会?”
何院长这时候更尴尬了,但只能硬着头皮回答道:
“卫苑博大夫原来是家中的庶子,他父亲是卫树藩,原来陕省的大军阀,手上还是沾满了陕省人民的鲜血。”
林三七懂了,低声骂了一句:“这可真踏妈的被殃及池鱼了。”
听何院长的意思,林三七明白了,卫苑博师兄也算是师出名门,至少祖上曾经阔过。
但他是庶子,按解放前的宗教礼法,庶子是没地位,也分不到什么家族财产的,那都是嫡子的好处。
这一点从卫苑博从小在北平城学医当儿徒就可以看出来。
儿徒是要从小培养,吃住在师父家,说是徒弟,其实跟半个佣人差不多,需要边干活边学医,在没出师之前也是挺惨的。
如果卫苑博真是公子哥,那应该是在北平城里斗鸡走犬、游手好闲才对,怎么可能去学医呢?
要知道传统中医拜师学医,那真是苦上加苦,一般人绝对吃不消,所以绝大多数儿徒都是普通小市民的小孩,鲜有高门大户子弟。
结果现在家里好处没得到,财产没分多少,但祖上造的孽却要他去偿还,这是真踏妈的没天理了。
但林三七也知道,这事不能怪医院,因为就这么个大环境。
于是继续客气问道:
“何院长,我也是当院长的人,知道有些事情你也是身不由已。这样,明天我能不能去见见我师兄?如果可能,我想给他调动调动工作,这个不为难吧?”
“这个……”
何院长看了一眼于主任,于主任也拍不了板,但还是咬牙作主道:
“刚好,林部长明天想去参观农场,那明天我们就去蓝天农场,这个农场是中医院内部的,没有产权方面的纠纷。如果林部长到时想帮卫苑博一把,总有办法可想。”
何院长也是连连点头:“对对对,卫苑博大夫的情况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
林三七懂了,多说无益,明天见面了再说。
第二天一早,几辆吉普车一前一后出现在了葛牌公社的蓝田中草药种植农场。
林三七一下车,就是一股清风佛面,在炎炎的夏日里让人格外舒服。
从吉普车上陆陆续续下来一大群干部,甚至还有一个班的士兵,显然是来保护林三七的。
今天盛厅长亲自陪着这位财神爷,看他心情不错的样子,应该昨天有了满意的答复。
“林部长,这就是我们在全省18个农场当中的其中一个,这蓝田农场地处终南山腹地,周围环境优美,绝对没有污染。哪怕是现在,还有不少隐士在山里修行。”
林三七惊讶道:“噢,这就是终南山啊?现在还有隐士吗?”
第849章 狠心不见林师弟
盛厅长笑着答道:
“陶渊明不是有句诗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个南山指的就是咱们眼前这个终南山。
隐士文化在我国历史里源远流长,在古代,终南山是士大夫和知识分子进退朝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退守之地。
如今虽然已经是新社会了,终南山仍然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为数不多的,还存在住山隐修者的地方。”
林三七更惊讶了:
“真的还有隐士啊?不是故弄玄虚?这些隐士都是干嘛的?他们住在山里真的是修仙吗?难道有我不知道的什么灵气复苏事件?”
林三七其实心里想的是,自己连双穿这事都发生了,也许真存在着现代修真也不一定。
那就好玩了,好好的都市变成玄幻了。
盛厅长一边引导着林三七往农场走去,一边耐心解释道:
“我们现在把这批人统一称之为隐修者,这批人当中,有些是为了信仰而来的和尚、尼姑、道士、居士,也有为追寻清净、淡薄的生活而来的普通人。
有上了年纪的老人,也有刚刚走出校园的年轻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有。
甚至根据我们初步调查,里面还有一部人来自曰本、南韩等国的“老外”。根据我们的估计,长期居住在终南山的隐修者约有四五百人。
目前中医院有职工60人,当初我们建院的时候,可是召集了全省名中医,所以从技术力量上讲,比不过首都中医院,但也绝对是第二梯队的佼佼者了。”
首都中医院原来有职工两百多人,后来开办了昌平分院,林三七将留洋医生都召回来后,一定扩张到了四百多人。
但这种扩张是不可复制的,在全国都在清退城市人口,各大单位要清退三分之一的职工前提下,绝对是逆势而行了。
林三七看到中医院就挺亲切,于是笑着一挥手:
“走,进去参观参观,我有位大师兄就在这里工作,刚好去拜访一下。”
于铭不知道林三七的底细,于是好奇问道:
“林部长似乎是学西医的呀,发明了抗结核药物,怎么会有学中医的师兄?”
第848章 师兄父亲是军阀
面对外人的质疑,林三七自豪说道:
“于主任可能不清楚,我几年前一口气拜了十二位中医泰斗当师父。
所以我在中医界的非份可是很高的,现在中医院业务骨干,几乎都是我师兄辈,甚至是我晚辈。
我来陕省中医院是找卫苑博卫师兄,他在解放前曾拜师北平四大名医之一的萧龙友萧大师。
而萧大师可是我磕过头敬过茶的正宗师父,所以卫苑博可是我正宗的大师兄。”
“卫苑博?”
于主任仿佛想起了什么,表情非常浮夸道:
“卫大夫我知道,他可是我们西安名医,医术高明,深受咱们陕省人民的信任,果然是名师出高徒啊,呵呵。”
林三七心里算了一下,萧师父今年已经85岁了,带出来的大徒弟今年应该是50岁左右,正是当打之年。
如果说西医外科医生的巅峰大约是在40岁左右的话,那么中医师的巅峰大约是50~60岁之间。
再小一点,经验不足;
再老一些,精力不够。
外科医生是脑力兼体力劳动,所以年龄偏大的外科医生,经验丰富,但眼开始花了,手开始抖了,手术开始吃不消了。
同样的,中医知识更丰富,光是常用药物就是几千种,另外一名中医师起码要背几百个方子,非常消耗脑力。
年龄大了体力就越来越跟不上,老神仙当然有,但老神仙看病不得不限号。
就像林三七现在剩下的11位师父,几乎就是养老状态,林三七只有偶尔搞不定才让他们帮忙出山。
所以卫苑博能成为西安名医,林三七一点也不希奇,同时还与有荣焉。
“那是,我这师兄可是从小当的儿徒,把我师父的本领学了九成九,不像我这种半吊子,成为师门之耻了,哈哈。”
两人说说笑笑走进了中医院。
果然,什么年代都不缺马屁精,于主任陪着林三七还想找个工作人员问问,那边就冲出来几个白衬衫。
“啊呀,于主任,您怎么来了?”
于铭虽然在林三七面前不算啥,但他堂堂省厅办公室主任,天子近臣,对于各大医院来说,绝对是直属上级兼大领导了。
于铭在下属面前挺了挺腰板,这才介绍道:
“老何,你今天可不要拜错码头。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军伟卫生部林三七部长,今天我是带着林部长来参观的。本来盛厅长也亲自陪同,不过他临时有事没过来。”
然后一瞬间,于主任面对林三七背又微微有点弯了,笑着介绍道:
“林部长,这位是中医院的院长何乐咏何院长。”
林三七不是个摆架子的人,再加上对方还是自己师兄的直属领导,当然也要客气一些。
“何院长,你好,打扰了。”
何乐咏赶紧紧紧握住林三七的手:
“原来是林部长,林部长我知道,是我国攻克肺结核的第一人,今天见到本尊,欢迎欢迎,呵呵。”
几人说了一番没营养的客套话,林三七才开口道:
“何院长,我这次过来呢就是想来看看我师兄卫苑博,不知道他在哪个诊室坐诊?”
出乎预料,何院长一听这话,突然变得有些扭捏起来,还时不时看向了于主任几眼。
于主任有些奇怪问道:
“怎么了?林部长找师兄,那你们把卫大夫叫过来,或者把林部长引过去就是了呀,看我干嘛?”
林三七突然心里有了不好的预感,知道事情估计要糟。
果然,何院长吱吱唔唔艰难开口道:
“这个这个,林部长,主要是卫大夫,嗯,犯了一些错误。现在被安排去了蓝田农场工作了。这个我们去年就把名单报到了厅里,厅里应该有知道的。”
“你,特么……”
于主任心虚了,他一个办公室主任又不分管具体业务的,他怎么知道报上来什么名单,都有谁?
他只知道现在林部长的师兄被整到农村去了,而林部长还准备给陕省创造一千万美元的大订单。
想到这里,于主任知道必须要给林三七一个态度,于是一拍大腿,假装气愤道:
“啊呀,这不是瞎胡闹嘛,卫大夫可是西安名医,师出名门,这样的顶尖人才你们怎么能安排去农场工作?你们这不是扯蛋嘛!犯点错误怎么了?错了改了就行了嘛。”
何院长也是一头冷汗,连连称是:
“对对对,是我们工作出了问题,我向林部长,向于主任检讨。”
林三七叹了一口气,心里多少也能理解。
就连师父萧龙友都靠边站了,在医院里当保洁工,这徒弟怎么可能还太太平平?没去塔里木挖沙子就是烧高香了。
林三七不想为难人,准备问问清楚:
“何院长,我卫苑博师兄犯了什么错误?是出了医疗事故呢?还是医术水平不够?或者说讲了什么反动的言论?你看还有没有改正的机会?”
何院长这时候更尴尬了,但只能硬着头皮回答道:
“卫苑博大夫原来是家中的庶子,他父亲是卫树藩,原来陕省的大军阀,手上还是沾满了陕省人民的鲜血。”
林三七懂了,低声骂了一句:“这可真踏妈的被殃及池鱼了。”
听何院长的意思,林三七明白了,卫苑博师兄也算是师出名门,至少祖上曾经阔过。
但他是庶子,按解放前的宗教礼法,庶子是没地位,也分不到什么家族财产的,那都是嫡子的好处。
这一点从卫苑博从小在北平城学医当儿徒就可以看出来。
儿徒是要从小培养,吃住在师父家,说是徒弟,其实跟半个佣人差不多,需要边干活边学医,在没出师之前也是挺惨的。
如果卫苑博真是公子哥,那应该是在北平城里斗鸡走犬、游手好闲才对,怎么可能去学医呢?
要知道传统中医拜师学医,那真是苦上加苦,一般人绝对吃不消,所以绝大多数儿徒都是普通小市民的小孩,鲜有高门大户子弟。
结果现在家里好处没得到,财产没分多少,但祖上造的孽却要他去偿还,这是真踏妈的没天理了。
但林三七也知道,这事不能怪医院,因为就这么个大环境。
于是继续客气问道:
“何院长,我也是当院长的人,知道有些事情你也是身不由已。这样,明天我能不能去见见我师兄?如果可能,我想给他调动调动工作,这个不为难吧?”
“这个……”
何院长看了一眼于主任,于主任也拍不了板,但还是咬牙作主道:
“刚好,林部长明天想去参观农场,那明天我们就去蓝天农场,这个农场是中医院内部的,没有产权方面的纠纷。如果林部长到时想帮卫苑博一把,总有办法可想。”
何院长也是连连点头:“对对对,卫苑博大夫的情况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
林三七懂了,多说无益,明天见面了再说。
第二天一早,几辆吉普车一前一后出现在了葛牌公社的蓝田中草药种植农场。
林三七一下车,就是一股清风佛面,在炎炎的夏日里让人格外舒服。
从吉普车上陆陆续续下来一大群干部,甚至还有一个班的士兵,显然是来保护林三七的。
今天盛厅长亲自陪着这位财神爷,看他心情不错的样子,应该昨天有了满意的答复。
“林部长,这就是我们在全省18个农场当中的其中一个,这蓝田农场地处终南山腹地,周围环境优美,绝对没有污染。哪怕是现在,还有不少隐士在山里修行。”
林三七惊讶道:“噢,这就是终南山啊?现在还有隐士吗?”
第849章 狠心不见林师弟
盛厅长笑着答道:
“陶渊明不是有句诗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个南山指的就是咱们眼前这个终南山。
隐士文化在我国历史里源远流长,在古代,终南山是士大夫和知识分子进退朝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退守之地。
如今虽然已经是新社会了,终南山仍然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为数不多的,还存在住山隐修者的地方。”
林三七更惊讶了:
“真的还有隐士啊?不是故弄玄虚?这些隐士都是干嘛的?他们住在山里真的是修仙吗?难道有我不知道的什么灵气复苏事件?”
林三七其实心里想的是,自己连双穿这事都发生了,也许真存在着现代修真也不一定。
那就好玩了,好好的都市变成玄幻了。
盛厅长一边引导着林三七往农场走去,一边耐心解释道:
“我们现在把这批人统一称之为隐修者,这批人当中,有些是为了信仰而来的和尚、尼姑、道士、居士,也有为追寻清净、淡薄的生活而来的普通人。
有上了年纪的老人,也有刚刚走出校园的年轻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有。
甚至根据我们初步调查,里面还有一部人来自曰本、南韩等国的“老外”。根据我们的估计,长期居住在终南山的隐修者约有四五百人。
本文网址:https://www.seyuwen.com/book/98971/2617894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eyuw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