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398节
推荐阅读:跳诛仙台后,穿进兽世种田文当稀有神兽(高h、np)、旧疮(np)、逐月(姐弟、np)、共同富裕-同人文、阴湿男女短篇合集(h)、我的恐怖游戏副本难度不对劲(NP 骨科 微恐慎入)、腐蚀剂[Np强制]、声声慢、荆棘的鱼、《玉壶传》(骨科)(兄妹)(np)、
怎么就忘了,府学里还有个未成年?
但想了想自己的计划,林大官人还是咬牙点了点头。
随即林大官人从皮袋中拿出了请帖,亲手给同窗发放,到时凭借请帖入场。
发了一圈后,府学士子们人手一张,唯独两个人没有,就是王衡和李鸿这两个转学新生。
别人都有,只有两个人没有,那真就是赤裸裸的孤立和排斥这两个人了。
其他同窗看了看这情况,也没说什么,就随大流把请帖收下了,反正被孤立和排斥的又不是自己。
如果不收请帖,谁知道下一个被孤立和排斥的人会不会是自己?
他们可没有首辅和大学士这样的超过硬背景,还是不要多事,安全的随大流就行了。
两个转学生倍觉尴尬,推开书案,站起来怒气冲冲的走了。
他们本来也考虑过,在中秋节办个雅集,请一些同学热闹热闹,打入府学老生圈子。
但是现在看来不用想了,与林泰来相比完全没有竞争力,除非能把首辅岳父、大学士父亲请到雅集上。
“幼稚,实在太幼稚了!”李鸿愤愤的说。
如今在府学里,能和李鸿交流的,也只有同病相怜的王衡了。
但王衡还算冷静,“林泰来故意恶心我们,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镇定。
其实你仔细想想,只是一个中秋雅集而已,不邀请我们又怎样?对我们又能有什么实质性影响?
只要我们自己不尴尬,那就无所谓!”
随后转学二人组两家凑在一起,勉强过了个中秋节。
李鸿本来还想喊上妻弟申二爷,结果申二爷也带着家班,跑到沧浪亭去了。
听说在这个中秋节,沧浪亭就是全城最靓的地方。
节后府学又恢复了正常秩序,依旧是会文、聚讲、会文、聚讲的无限循环。
在这枯燥的备考生活里,唯一的点缀就是,林大官人把《苏州府学中秋沧浪集》编好了,拿到了府学传阅。
“我会想办法把这本集子送到新上任的大宗师手里,让大宗师从侧面了解我们府学生的文采。”林大官人信誓旦旦的说。
倒是没有人质疑林大官人吹牛皮,所有同学都默认了林大官人有这种能力。
这本集子在府学里传着,众人翻开后,却看到有两页很突兀的空白,分别写着“王衡(未完成)”和“李鸿(未完成)”。
在人人都有作品录入的情况下,这两行字极为刺眼。
霸凌,这就是对同窗不加遮掩的霸凌!但没人为此发声。
又过了几天,府学新的会文结果出来了。
这次是按照林大官人的建议,请了五位士林老前辈共同评卷,每个人都是匿名打分。
崔教授公布评卷结果时,心里毫无压力,反正不是他评判的。
“一等二十三人……六等二人。”崔教授缓缓的念道。
众人听到这个成绩后极为惊愕,府学竟然还有最低六等的?
府学生大都是院试中最优秀的士子,一般不可能有六等的,这次竟然出了两个?
为什么又很碰巧的是“两”个?有不少机智的士子齐刷刷的转头,看向转学二人组。
先前林大官人嚷嚷请几个士林老前辈来判卷,大家全都当热闹看了,只以为林大官人闲得无聊找乐子。
谁也没想到,最后受伤的还是转学二人组。
王衡脸色极为难看,突然暴怒的撕碎了自己的文卷,拍案而起!
“是谁将我文卷判为六等?”王衡霸气侧漏的对崔教授质问道,不愧是当朝大学士的儿子。
崔教授这时候才明白,为什么林泰来当初强调要“匿名打分”了。
五个评卷人里面,有三个把王衡文卷判为六等。但问题是,因为匿名的关系,无法确定这三个人是谁。
也许这就是“匿名打分”的精髓,正因为匿名,所以才敢给大学士儿子判一个六等。
李鸿看着自己的文卷,心里哇凉哇凉,这府学还能呆吗?
此刻不知怎得,他想起了先前妻弟申用嘉的警告——截止到联名抗议为止,林泰来还只是闹着玩,但以后的手段就不好说了。
假如此时一个外来者来到苏州府学,他会看到什么?
先是自己“被联名抗议”,然后又是“中秋诗词都写不出来”,最后还看到“文章被判为六等”。
每件事情似乎都特别幼稚,但连锁的负面舆情叠加起来,谁不迷糊?又会产生什么印象?
如果这个外来者是提学官大宗师,他又会怎么想?
最关键是,后面还不知道有多少手段等着!
想到这里,李鸿忽然感觉像是被一张大网紧紧罩住,有点不透气。
崔教授没管转学二人组的心情,又宣布了另一个消息:
“府学已经接到通报,提学御史即将抵达南直隶上任!尔等当谨言慎行,勤于课业,不要被大宗师抓到短处!”
崔教授话音未落,就听到林泰来叫道:“我请半个月假!”
“你别太过分!”崔教授色厉内荏的训斥说。林泰来这请假行为,简直就是故意捣乱!
林大官人解释说:“我身为督运千户,打算亲自督运今年最后一批漕粮前往扬州水次仓,不得不在府学请假。”
众人:“……”
林同学这身份,在守备、督运、生员之间切换的如此灵活而丝滑。
崔教授狐疑的看着林泰来,忽然就猜到了什么,又训斥道:
“本地生员不许私下里接触大宗师,违者禁考!”
提学御史沿着运河南下来南直隶上任,第一站肯定是淮安府,然后是扬州府,反正都在苏州前面。
所以林泰来肯定是想赶到扬州城,提前与大宗师接触,或者说提前打点。
在扬州城那纸醉金迷的花花世界,有的是办法拉拢腐蚀官员!
林大官人有理有据的回应说:“规定是,本地生员不许私下里接触大宗师。
但我到了扬州城,肯定不能算扬州本地生员啊,以其他身份接触大宗师并不违规。”
说完了后,林大官人还故意瞥了转学二人组几眼。
崔教授无语,给别人一条活路吧,好歹那俩是阁老的女婿和儿子,不是小趴菜啊。
你林泰来如果想霸凌同学,最好换着人霸凌啊,不要总是抓着一两个不放。
众士子惊愕不已,这时代的各级学校里,已经有欺负同窗的学霸出现了。
但与林泰来比起来,其他传闻中的学霸简直都弱爆了,林泰来就是学霸里的学霸。
申首辅女婿李鸿恍恍惚惚的走出了府学,等回过神来时,发现自己并没有回家,已经站在了申府大门口。
申二爷正大马金刀的坐在书房里,仔细阅览父亲的最新来信。
他听到姐夫李鸿来了,就把人叫到书房。
“我现在才明白,为什么林泰来修理你们了。”申二爷苦笑道:“你可能是遭了池鱼之殃。”
李鸿莫名其妙的说:“我与林泰来先前从无来往,遭什么池鱼之殃。”
申二爷说:“我也是刚知道的,两个月前,林泰来就秘密上书朝廷,提议打通吴淞江故道出海口,试行漕粮海运。
而我父亲和王阁老都觉得太冒险,牵涉方面太复杂,也不想折腾,所以否了这个提议。
我猜林泰来就是因为这个,把气撒到了你和王衡身上。”
李鸿:“……”
有很多脏话不知当讲不当讲,自己这个秀才可太踏马的荣幸了!
原来自己连棋子都不是,只是个出气筒?
还有月票吗?
(本章完)
------------
第三百八十九章 万历十五年也过去了
发源于太湖的吴淞江水量充沛,航行完全没有问题,不然也不会被称为江了。
林大官人所设想的吴淞江出海口项目,并不只是修个海港就完事了。
要重新疏通最下游的数十里故道,把在二十年前变成大黄浦河支流的吴淞江重新入海。
除了海港之外,要在三百里沿途设置若干河港,作为苏州到海洋的中间站。
另外还要建成三条足够宽阔的支线,分别通往松江府府城、苏州府府城、胥江工业园。
按照历史大势,未来数十年外贸大爆发,江南本地又是“工业”发达地区,也是商品输出最多的地区。
所以吴淞江出海口项目绝对是利益丰厚,能把持这个项目,以后就可以轻易操纵江南经济命脉。
就是项目难度对林大官人如今实力而言,还是有点大,需要拉人拼盘,连太监都想拉来合伙。
林大官人一开始也不会对朝廷透露所有想法,免得让自己操纵江南经济命脉的野心暴露。
只说是疏通吴淞江故道,增加下游行洪通道,减少上游洪水危害,同时尝试海运。
但就这也被内阁否了,不是因为内阁或者申首辅对林大官人有什么意见。
主要还是在张居正之后,朝廷执政风格趋向于保守,不想多折腾事情,尤其是无先例可循的陌生项目。
做事没关系不行,但是就算有关系,有的事情也不一定能行。
林泰来面对整个官僚集体的保守态度,也有无力的时候。
反正工业园区产能爆发还需要几年,目前通海外贸需求还没那么迫切,只能寻找机会慢慢来了。
但想了想自己的计划,林大官人还是咬牙点了点头。
随即林大官人从皮袋中拿出了请帖,亲手给同窗发放,到时凭借请帖入场。
发了一圈后,府学士子们人手一张,唯独两个人没有,就是王衡和李鸿这两个转学新生。
别人都有,只有两个人没有,那真就是赤裸裸的孤立和排斥这两个人了。
其他同窗看了看这情况,也没说什么,就随大流把请帖收下了,反正被孤立和排斥的又不是自己。
如果不收请帖,谁知道下一个被孤立和排斥的人会不会是自己?
他们可没有首辅和大学士这样的超过硬背景,还是不要多事,安全的随大流就行了。
两个转学生倍觉尴尬,推开书案,站起来怒气冲冲的走了。
他们本来也考虑过,在中秋节办个雅集,请一些同学热闹热闹,打入府学老生圈子。
但是现在看来不用想了,与林泰来相比完全没有竞争力,除非能把首辅岳父、大学士父亲请到雅集上。
“幼稚,实在太幼稚了!”李鸿愤愤的说。
如今在府学里,能和李鸿交流的,也只有同病相怜的王衡了。
但王衡还算冷静,“林泰来故意恶心我们,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镇定。
其实你仔细想想,只是一个中秋雅集而已,不邀请我们又怎样?对我们又能有什么实质性影响?
只要我们自己不尴尬,那就无所谓!”
随后转学二人组两家凑在一起,勉强过了个中秋节。
李鸿本来还想喊上妻弟申二爷,结果申二爷也带着家班,跑到沧浪亭去了。
听说在这个中秋节,沧浪亭就是全城最靓的地方。
节后府学又恢复了正常秩序,依旧是会文、聚讲、会文、聚讲的无限循环。
在这枯燥的备考生活里,唯一的点缀就是,林大官人把《苏州府学中秋沧浪集》编好了,拿到了府学传阅。
“我会想办法把这本集子送到新上任的大宗师手里,让大宗师从侧面了解我们府学生的文采。”林大官人信誓旦旦的说。
倒是没有人质疑林大官人吹牛皮,所有同学都默认了林大官人有这种能力。
这本集子在府学里传着,众人翻开后,却看到有两页很突兀的空白,分别写着“王衡(未完成)”和“李鸿(未完成)”。
在人人都有作品录入的情况下,这两行字极为刺眼。
霸凌,这就是对同窗不加遮掩的霸凌!但没人为此发声。
又过了几天,府学新的会文结果出来了。
这次是按照林大官人的建议,请了五位士林老前辈共同评卷,每个人都是匿名打分。
崔教授公布评卷结果时,心里毫无压力,反正不是他评判的。
“一等二十三人……六等二人。”崔教授缓缓的念道。
众人听到这个成绩后极为惊愕,府学竟然还有最低六等的?
府学生大都是院试中最优秀的士子,一般不可能有六等的,这次竟然出了两个?
为什么又很碰巧的是“两”个?有不少机智的士子齐刷刷的转头,看向转学二人组。
先前林大官人嚷嚷请几个士林老前辈来判卷,大家全都当热闹看了,只以为林大官人闲得无聊找乐子。
谁也没想到,最后受伤的还是转学二人组。
王衡脸色极为难看,突然暴怒的撕碎了自己的文卷,拍案而起!
“是谁将我文卷判为六等?”王衡霸气侧漏的对崔教授质问道,不愧是当朝大学士的儿子。
崔教授这时候才明白,为什么林泰来当初强调要“匿名打分”了。
五个评卷人里面,有三个把王衡文卷判为六等。但问题是,因为匿名的关系,无法确定这三个人是谁。
也许这就是“匿名打分”的精髓,正因为匿名,所以才敢给大学士儿子判一个六等。
李鸿看着自己的文卷,心里哇凉哇凉,这府学还能呆吗?
此刻不知怎得,他想起了先前妻弟申用嘉的警告——截止到联名抗议为止,林泰来还只是闹着玩,但以后的手段就不好说了。
假如此时一个外来者来到苏州府学,他会看到什么?
先是自己“被联名抗议”,然后又是“中秋诗词都写不出来”,最后还看到“文章被判为六等”。
每件事情似乎都特别幼稚,但连锁的负面舆情叠加起来,谁不迷糊?又会产生什么印象?
如果这个外来者是提学官大宗师,他又会怎么想?
最关键是,后面还不知道有多少手段等着!
想到这里,李鸿忽然感觉像是被一张大网紧紧罩住,有点不透气。
崔教授没管转学二人组的心情,又宣布了另一个消息:
“府学已经接到通报,提学御史即将抵达南直隶上任!尔等当谨言慎行,勤于课业,不要被大宗师抓到短处!”
崔教授话音未落,就听到林泰来叫道:“我请半个月假!”
“你别太过分!”崔教授色厉内荏的训斥说。林泰来这请假行为,简直就是故意捣乱!
林大官人解释说:“我身为督运千户,打算亲自督运今年最后一批漕粮前往扬州水次仓,不得不在府学请假。”
众人:“……”
林同学这身份,在守备、督运、生员之间切换的如此灵活而丝滑。
崔教授狐疑的看着林泰来,忽然就猜到了什么,又训斥道:
“本地生员不许私下里接触大宗师,违者禁考!”
提学御史沿着运河南下来南直隶上任,第一站肯定是淮安府,然后是扬州府,反正都在苏州前面。
所以林泰来肯定是想赶到扬州城,提前与大宗师接触,或者说提前打点。
在扬州城那纸醉金迷的花花世界,有的是办法拉拢腐蚀官员!
林大官人有理有据的回应说:“规定是,本地生员不许私下里接触大宗师。
但我到了扬州城,肯定不能算扬州本地生员啊,以其他身份接触大宗师并不违规。”
说完了后,林大官人还故意瞥了转学二人组几眼。
崔教授无语,给别人一条活路吧,好歹那俩是阁老的女婿和儿子,不是小趴菜啊。
你林泰来如果想霸凌同学,最好换着人霸凌啊,不要总是抓着一两个不放。
众士子惊愕不已,这时代的各级学校里,已经有欺负同窗的学霸出现了。
但与林泰来比起来,其他传闻中的学霸简直都弱爆了,林泰来就是学霸里的学霸。
申首辅女婿李鸿恍恍惚惚的走出了府学,等回过神来时,发现自己并没有回家,已经站在了申府大门口。
申二爷正大马金刀的坐在书房里,仔细阅览父亲的最新来信。
他听到姐夫李鸿来了,就把人叫到书房。
“我现在才明白,为什么林泰来修理你们了。”申二爷苦笑道:“你可能是遭了池鱼之殃。”
李鸿莫名其妙的说:“我与林泰来先前从无来往,遭什么池鱼之殃。”
申二爷说:“我也是刚知道的,两个月前,林泰来就秘密上书朝廷,提议打通吴淞江故道出海口,试行漕粮海运。
而我父亲和王阁老都觉得太冒险,牵涉方面太复杂,也不想折腾,所以否了这个提议。
我猜林泰来就是因为这个,把气撒到了你和王衡身上。”
李鸿:“……”
有很多脏话不知当讲不当讲,自己这个秀才可太踏马的荣幸了!
原来自己连棋子都不是,只是个出气筒?
还有月票吗?
(本章完)
------------
第三百八十九章 万历十五年也过去了
发源于太湖的吴淞江水量充沛,航行完全没有问题,不然也不会被称为江了。
林大官人所设想的吴淞江出海口项目,并不只是修个海港就完事了。
要重新疏通最下游的数十里故道,把在二十年前变成大黄浦河支流的吴淞江重新入海。
除了海港之外,要在三百里沿途设置若干河港,作为苏州到海洋的中间站。
另外还要建成三条足够宽阔的支线,分别通往松江府府城、苏州府府城、胥江工业园。
按照历史大势,未来数十年外贸大爆发,江南本地又是“工业”发达地区,也是商品输出最多的地区。
所以吴淞江出海口项目绝对是利益丰厚,能把持这个项目,以后就可以轻易操纵江南经济命脉。
就是项目难度对林大官人如今实力而言,还是有点大,需要拉人拼盘,连太监都想拉来合伙。
林大官人一开始也不会对朝廷透露所有想法,免得让自己操纵江南经济命脉的野心暴露。
只说是疏通吴淞江故道,增加下游行洪通道,减少上游洪水危害,同时尝试海运。
但就这也被内阁否了,不是因为内阁或者申首辅对林大官人有什么意见。
主要还是在张居正之后,朝廷执政风格趋向于保守,不想多折腾事情,尤其是无先例可循的陌生项目。
做事没关系不行,但是就算有关系,有的事情也不一定能行。
林泰来面对整个官僚集体的保守态度,也有无力的时候。
反正工业园区产能爆发还需要几年,目前通海外贸需求还没那么迫切,只能寻找机会慢慢来了。
本文网址:https://www.seyuwen.com/book/99035/2619152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eyuw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