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推荐阅读:和朋友的哥哥在一起了全家都有系统,而我是唯一正常人这个Beta不正经重回千禧:开局就劝爸妈买房遗珠锦绣安宁Beta保镖不好当啊生活万岁爱后即焚快穿之恶毒女配她千娇百媚

    张骞大喜。
    他急需再度立功的机会。
    纵然不能联合乌孙,能够建立往来也是大功一件。
    何况如今已经知道乌孙将会内乱,他可以早做些其他的准备。
    【秦念:不过这次联姻已是十几年以后。刘细君嫁到乌孙不久去世,你又以刘戊的孙女刘解忧嫁到乌孙和亲,加强对乌孙的影响力。】
    此后的事情就属于昭宣两帝时期了,秦念不能再提及。
    刘细君大约是郁郁而终,但刘解忧是个狠人。
    ………
    两岁的刘解忧什么都不懂,她的阿母独自垂泪。
    本就是罪臣之后,陛下又是天幕所说的“冷血”之人。
    她知道她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陛下的意志。
    ………
    刘彻眉头紧皱。
    秦念没有继续往下说,显然是之后的事情已是刘弗陵继位之后。
    他终其一生都未能覆灭匈奴?
    晚年果然诸事不顺。
    刘彻更加担忧卫青和去病的寿数。
    待他们凯旋,必然要遍寻名医,并令他们好好修养。
    【刘彻:可有灭胡之策?】
    秦念头都大了。
    都是打工人,刘彻至于这么为难她吗?
    汉武帝时期怎么灭匈奴?
    这是暑假出来兼职的大学生能够回答出来的问题吗?
    就算是军事类大学的学生,也很难回答这个问题。
    等等。
    她好像用不着写出一篇《灭胡策》。
    【秦念:军机瞬息万变,后世纵然给出建议,也不过是纸上谈兵。】
    刘彻难掩失望之色。
    他不想接受终生未能平胡的现实,于是寄望于如均输平准法一般提前得知利弊。
    然正如秦念所言,军事不同于政事。
    这条捷径走不通。
    【秦念:但在和亲一事上,朕倒是可以根据刘解忧的事迹给你一些建议。】
    【刘彻:速言之!】
    四十一岁的刘解忧看着天幕。
    她二十岁和亲乌孙,迄今已有二十一年。
    先嫁军须靡,军须靡死后,又嫁给他的从弟翁归靡。
    相比早逝的刘细君,她不知道这算大幸还是大不幸。
    天幕之变,唯有同样来自大汉的侍者能够得见。
    但并非所有的侍者都能看见天幕。
    刘解忧已经找借口除掉了这个人。
    看不见天幕,必是天意不认可他是大汉子民。
    叛逆之辈,当诛。
    ………
    五十岁的刘解忧亦望着天幕。
    汉武帝、汉昭帝皆崩,大汉这三十年来发生的事情,她只能从大汉的使者口中得知只言片语。
    三年前匈奴和车师攻打乌孙,她上书汉廷求援。然恰逢昭帝驾崩,汉廷未能出兵。
    后刘贺被废、新帝继位,她再度求援,汉廷发兵十五万骑援乌孙。
    如今匈奴大败,她已得到翁归靡的承诺,将立她的儿子元贵靡为嗣。
    身在乌孙三十年,刘解忧无时无刻不心向大汉。
    【秦念:好生培养将要送去和亲的公主,再陪嫁些忠心且有能力的侍者。你治下若是能封几个汉室女诸侯,匈奴之患或能早日根除。】
    说起刘解忧,秦念就想到这位公主撺掇汉使做的事。
    虽然没做成,那也是女中豪杰。
    而说到汉使——
    秦念决定讲完和亲的问题,就聊聊汉武帝时期那些作风别致的汉使们。
    【刘彻:……?】
    刘彻懵了。
    既因和亲公主夺权之说可谓闻所未闻,更因“女诸侯”这个词汇。
    大汉有女性侯爵。
    如开国功臣奚涓战死但无子嗣,高祖封其母底氏为鲁侯。
    后又有吕后封萧何妻同为酂侯、封其妹吕媭为临光侯。
    但这种封侯与秦念所言的“女诸侯”显然不同!
    刘彻几乎是立即就想要以儒家之说予以反驳,却又想起儒家之弊。
    他已经决定要复兴百家,再以儒学否定女诸侯一事,显然不妥。
    何况灭胡确为他迫切渴求的功绩。
    秦念言此策源于刘解忧的事迹——
    刘解忧做了什么?
    ………
    两个时期的刘解忧目光皆骤然生变。
    她从未作“女诸侯”之想,只一心培养子嗣,希望他们成为乌孙之君后,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复归大汉。
    但当秦念骤然点破,刘解忧几乎是瞬间就被点燃权欲之火。
    ………
    武曌疑惑。
    女诸侯?
    纵使弃儒用法,始皇帝的秦朝也不曾任用女子为官。
    秦念却在建议汉武帝分封女诸侯?
    若非“山河重整,百废已兴”之说,武曌必会因此认定这后世秦皇是女子。
    ………
    刘秀犹豫着要不要出言反对。
    刘解忧虽有义举,却未能成功,宣帝时乌孙臣服实为汉军压境之故。
    且乌孙亦未真正臣服,大小昆弥内斗不止。
    王莽之乱后,大小昆弥皆不再臣服于汉。
    但或许正因如此,秦念才会提议女诸侯之说。
    有汉人血脉的乌孙人会反叛,那大汉宗室的刘姓公主呢?
    ………
    秦念觉得自己出的主意是妙策。
    汉宣帝时,翁归靡死后乌孙人没有拥立刘解忧的儿子元贵靡为嗣,而是立前任乌孙王军须靡与匈奴女子之子泥靡为新昆弥。
    刘解忧按乌孙风俗改嫁泥靡,生下一子。
    但刘解忧与泥靡感情不和,撺掇汉朝使者刺杀泥靡,泥靡负伤逃走。
    汉宣帝表面上派使者去安抚泥靡,实际上他极为赞赏刘解忧。
    但他派过去的人没能领悟圣意。
    车骑将军长史张翁负责调查这件事,刘解忧虽然“叩头谢罪”,但是“不服”,张翁居然抓着她的头发痛骂。
    副使季都更没长脑子,治好了泥靡。
    后来刘解忧上书告状,张翁回去就被汉宣帝赐死。
    季都因为有机会杀乌孙王泥靡却不杀,被汉宣帝处以腐刑。
    刘解忧七十岁的时候上书请求返回大汉,汉宣帝派人接她回来,赐予她公主的待遇。
    在秦念看来,如果汉朝给刘解忧这个狠人更高的支持,她是真有可能把持乌孙政务,早日将乌孙纳入大汉版图。
    西域那块疆域或许也就不会收复再丢失、丢失再收复,两千年后才彻底稳定下来。
    汉朝不是喜欢和亲吗?
    那就转换思路,直接将和亲变成女子封侯的大道,总有野心勃勃的宗室女愿意搏一搏。
    【李世民:封汉室公主为诸侯,西域诸国应该不会接受。】
    李世民此言并非反对“女诸侯”本身。
    甘露元年,翁归靡与匈奴女子的另一子乌就屠杀泥靡,汉宣帝派军讨伐乌就屠。
    乌就屠降汉,汉宣帝将乌孙一分为二:
    册封刘解忧之子元贵靡为大昆弥,领六万户;册封乌就屠为小昆弥,领四万户。
    然而民心皆向小昆弥。
    连翁归靡之子元贵靡尚且不得乌孙民心,汉室公主又如何得到西域诸国的认可?
    ………
    见太宗此言,武曌神色莫名。
    ………
    秦念非常想说“你应该也不会相信大唐百姓会接受武氏女,但武则天就是当了十五年的女皇”。
    可惜话题限制,不能这么说。
    【秦念:试试又不亏。刘彻,和亲公主若是能夺权成功,你只需封其为诸侯,甚至同样可以推行推恩令。】
    刘彻沉思。
    李世民说得不错,西域诸国怎么可能接受大汉的公主为诸侯王?
    且他是后世的皇帝,此言分明是表明刘解忧虽有“事迹”,终究未能把控乌孙。
    但秦念所言也有道理。
    刘解忧未得大汉扶持,尚能在乌孙有所作为并留名后世。
    若多加培养,未必不能功成。
    功成,则大汉不起兵戈即可开疆拓土。
    和亲公主身为女子,若想坐稳诸侯之位,则必然需要仰仗汉朝国威。
    推恩令下,西域将会彻底纳入大汉治下。
    失败,最坏的结果是两国中断往来。
    匈奴挟西域诸国对抗大汉,乌孙因恐惧匈奴而向大汉求亲,却在两头下注。
    即便公主夺权失败,乌孙难道就敢与大汉断交,独自面对匈奴的威胁?
    “试试又不亏”,诚然如此。
    只可惜天幕为天下人所见,如此谋划必然会为异族所知。
    但那又如何?
    刘彻冷笑。
    今时不同往昔,以往是大汉需以和亲之名向匈奴纳贡。
    如今诸国求娶大汉公主,是求大汉之庇护!
    且大汉境外,不是只有西域与匈奴。
    倘若大汉的公主在外香消玉殒,那就是异族该给大汉一个说法了。

本文网址:https://www.seyuwen.com/book/99501/2628400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eyuw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