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欲文 > 综合其它 > 二两娘子 > 二两娘子 第10节

二两娘子 第10节

推荐阅读:被迫委身疯批皇子后快穿:年代文炮灰的奶奶是大佬云胡不喜(精修版)万相之王在航天大院搞科研[八零]我把地球建成了博物馆六零年代好日子娇o钓到偏执顶A后跑了捡到的男模是霸总揣崽后情敌火葬场了(娱乐圈)

    至于魏楹,一则是君子远庖厨的戒条;二则有魏大娘在,绝对不会允许他到厨房。
    魏大娘不在的当口,他倒是会帮沈寄从水井里打水把水缸装满。
    晚上做了青菜炒肉丝,还有从腐木上得来的木耳炒的肉片,两种不同的做法和口味。
    肥肉直接熬油,油铲到油罐里,油渣渣也撒上盐上桌。
    还有炖得白白的白萝卜炖大骨汤,上头一圈油圈。
    至于肥肠则过水煮过后抹上盐用大碗装着放在凉水里,明日再吃。
    魏楹夹了一筷子肉片入口,脸上便露出笑意来,立即又是第二筷子。
    方才尝了青菜炒肉已经很美味了,这个木耳肉片又是一番风味。
    他本来还在期待肥肠的。
    不过今天的肉已经比较多了,要留着明天做。
    那就明天再吃吧。
    魏大娘见状便也尝了一口,然后赞道:“寄姐,你的菜倒是跟大户人家的厨子有得一比。”
    沈寄问道:“大娘去大户人家吃过饭?”
    “哦,去帮佣的时候吃过。”
    今天吃干饭,菜色也好,魏大娘、魏楹和沈寄都吃得很满足。
    沈寄吃饱喝足了便收拾碗筷去洗。
    说起来吃饭这事,从前魏楹在屋里吃,她和魏大娘便在厨房的小桌子上吃。
    魏楹出来吃饭之后,改在了堂屋吃。
    按魏大娘的意思,她和沈寄还是要在厨房吃的。女人不上桌这是规矩。
    还是魏楹说分两处吃饭那不是浪费么,家里又没有旁人。这才一起在堂屋吃饭。
    魏大娘在厨房看着沈寄处理好以后的肥肠,已经没有异味了,而且白白净净的。
    不由也对明日的菜色生出期待。
    寄姐做菜好像同村里的人都不同,用上许多的调味料,让人好吃得想把舌头吞下去。
    已经多久没见过楹儿这样胃口大开过了。
    次日中午,魏楹一听到沈寄唤吃饭的声音,立时便从屋里出来到桌边坐下。
    今天的菜色是青笋烧肥肠。
    昨天三人把一斤二两瘦肉吃得干干净净。实在是三月不知肉味了。
    “大娘、少爷,这肥肠烧出来一大锅。我是想着咱们时常坐王二叔的车他都只收很少的钱,他又住咱们隔壁,还帮咱们捎带东西。这肥肠也没花钱买,做得多我给他们家送一碗去好么?”
    魏楹点头,“嗯,好,还是你想得周到。”
    魏大娘小声道:“大肠没花钱,可是耗了油啊。而且寄姐你洗跟做那么辛苦。”
    不过既然魏楹开口了,她也不反对,只是念叨一下。
    沈寄便铲了一碗放进篮子里,“大娘,少爷,那你们先吃着。”
    “她是不是太爱自作主张了?”魏大娘嘀咕,哪有这样当丫头的。
    “她不拿自己当外人才是好事呢,这样做活才卖力。”
    不过,寄姐是真的不像当丫鬟的就是了。
    晚上一起到魏楹屋里做活,魏楹看书,魏大娘做衣服,沈寄编福气结。
    一直是这么操作的,为了省灯油。
    即便现在有了两个来钱的营生,也是如此。
    沈寄知道,魏大娘是要给魏楹攒下束修费还有以后去赴考的花费。那可不是小数目。
    魏楹如今是童生,明年春天就要参加院试(州县一级),考过了得到好一些的成绩便是秀才。
    这是第一级的考试,听说还有七老八十的老人家在考呢。
    成了秀才可以免除一人徭役,可以见到县太爷不跪。
    而且,三年一次的乡试(省一级)也在明年八月,得考过了院试才有资格去参考。
    所以,最理想便是一次性通过院试。
    然后秋天去参加乡试,乡试过关就是举人了,头名叫作解元。
    这就是三元里的第一元。
    然后,举人可以于次年二月进京城到贡院参加会试。
    会试过了的叫贡生,头名叫会元,也就是三元里的第二元。
    最后一道考试叫殿试,考试方式是皇帝出题,考生答卷,内容主要是策问。
    皇帝及大臣根据考生的表现,会划分档次。
    共有三甲,一甲只有三个人,叫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
    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
    殿试后还榜上有名的,将会被派任官职。
    不过此时分派的官职都不高,得到的很可能只是一个七品县令或者从七品的县丞而已,离做大官还远着呢。
    这些都是寄姐平时在魏楹口里问来的。
    状元的产量实在是不高,三年全国才一个。
    比起现代一场高考,就要出文理六十多个省级状元,是完全不在一个概念上的。
    而且,贡生也是有人数限制的,一般只有三百个。
    而文人心目中最高的荣耀还不是状元,而是三元及第。
    也就是省级、全国还有在皇帝心中都是第一才行。
    这样人一百年也不一定出得了一个。
    太不容易了,怪不得很多人从少年郎考成了白头翁呢,怪不得范进中举后要疯掉呢。
    沈寄偷偷去打量魏楹,不知道他日后会不会顺利?
    如果要一直考下去,那可是所耗不菲。她可不能一直帮忙供着。
    沈寄早就打算好了,等到她攒够了钱,她就要赎身。
    当然,魏大娘可以不给她赎,那她到时候就得想点法子了。
    反正她能攒够二两,那给魏家挣的就不只二十两了。
    她可不能一直当他们家的摇钱树。
    至少到时候大家的分成得变一变。
    第9章
    魏大娘之前都只有能力送魏楹到村里的私塾。
    这次她想送他到镇上的书院去,得五钱银子一个月的束脩呢。
    如今,魏家也就一两多银子的家底。
    听说魏楹在十里八村念书是念得最好的,不过乡下孩子也很少有机会像他这样专心念书就是了。
    下一次赶集的时候,魏大娘将家里攒的四十个鸡蛋带去卖了八十文。
    沈寄的鱼丸汤依然是早早收摊卖了两百来文。
    这次她得了二十文的分红,十中抽一这是魏家母子给她的酬劳。
    旁边那些来魏家用自家的菜换取了福气结几种做法的大婶,今天也摆起了地摊售卖。
    只是生意比魏大娘却差了许多。
    这十种沈寄之前已经卖出去二三百个,每一种也有二三十个。
    许多人买了回去也拆开来看过,然后大致知道了是如何编织的,逐渐传扬开。
    有些心灵手巧的还发明了新的编法,这些新旧做法也在闺中流传开来。
    所以,再售卖同样的就没什么市场了。
    不过,各人还是卖出去三五十个,只是价格是降了不少。
    还有人特意来看了看有没有新品种卖,估计也是想买回去学。
    红绳便宜,而且编这个本来就不费事。
    还有个吉祥的名字,带上身上既可以当小饰物也可以辟邪。
    今天的情形当然和几个大婶的预期相差很大。
    她们今日看到沈寄和魏大娘没再卖福气结还暗自心喜来着。
    结果没想到自己辛苦编出来的,却和那日看到魏大娘售卖的热闹情形大为不同。
    可是,沈寄教了她们,而且自己也没再卖了,她们也无话可说。
    只能在旁边眼红地看着魏家的鱼丸汤依然热卖。
    这三个婶子里有一个是里正的女人,另外两人都是以她为首。
    其实今天卖福气结她们也是有赚头的,只是比沈寄头两次卖的时候小了不少。
    有些人的心是不懂满足和感恩的,尤其是还看着魏家的鱼丸汤依然像上次一样卖了那么多钱。
    哼,怪不得肯告诉她们,是明知道会这样吧。

本文网址:https://www.seyuwen.com/book/99944/2635539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seyuwen.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